近年来,潍城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通过建立风险预警、会商研判、助企纾困“三项机制”,坚持“去存量”与“控增量”相结合,持续加大企业不良贷款化解力度,努力保持企业融资规模稳定,积极为全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使政务诚信环境持续优化。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摸清企业风险底数
通过组织银行机构排查研判、走访调研等方式,全面摸清不良贷款风险底数,精准发力,深入研究防范风险方法。一是定期开展摸底排查工作。每月组织银行机构对本机构以及上级行、辖外兄弟机构投放潍城区企业的贷款质量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重点摸清欠息、逾期、关注类贷款情况,同时,充分发挥各街道“哨点”作用,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重点关注贷款金额大、经营困难的企业。二是建立工作台账。综合摸底排查信息,建立潜在风险企业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人,提前预判风险、尽早介入制定化解方案。
二、建立化解会商机制,多措并举化解不良
针对重点企业不良贷款,召开专题工作调度会,强化与企业、债权银行沟通,一企一策制定化解方案,明确时间表、责任人,实行月调度机制,通过核销、打包转让、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加快处置存量风险。一是积极争取银行机构处置政策。引导银行机构向上级银行争取不良贷款核销规模指标,用足用好现有不良贷款核销和批量转让政策,做到应核尽核或规范转让,去年以来共争取核销紫京酒店、金通管业等重点企业不良贷款8000多万元。二是借力国有企业化解渠道。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保障国有企业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债权银行与国有企业达成不良贷款代偿方案,通过息差冲抵的方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协调加快司法处置进程。积极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处置企业不良贷款方式,协调司法部门对金融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加快处置进程,目前,已协调市中院加快对金科投资金融案件的审判,有效缩短了企业不良贷款处置时间。
三、建立助企纾困机制,帮助企业化险为夷
对“潍企通”平台“12345热线”“书记、区长恳谈会”等各类渠道反映的企业融资问题,第一时间靠上服务,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最大限度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防止资金链断裂引发风险,严格控制新增风险。一是全力打通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开展各类银企对接活动,高质量推进“金融辅导工作”,为银企双方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着力打通企业融资的“难点、堵点”,畅通“金融活水”激活实体企业。二是积极帮助企业稳定信贷规模。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对正常经营且有盈利能力的企业,积极协调银行机构给予贷款展期,保证企业贷款不压降、不抽贷、不断贷,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防止贷款劣变风险。三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积极鼓励银行机构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小微企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积极为企业争取优惠利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通道”、“过桥”环节,降低贷款附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