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促进、双提高,市生态环境局寒亭分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用“绿色举措”打好“生态+营商”治理组合拳。
优化审批流程,服务绿色发展
“没想到从提交材料到拿到批复就用了半天的时间,真是太快了。”潍坊市寒亭区上实环境供水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在拿到净水工艺提升模块成套设备及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文件后称赞道。该项目成为寒亭区首个环评“承诺制”审批的报告表项目。
为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市生态环境局寒亭分局对15大类、35小类建设项目,全面实施环评审批承诺制,通过简化流程,实现环评审批加速度。减程序,取消前置技术评估环节,对环评文件的技术把关,由审批前技术评估调整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减时限,将环评报告表审批法定时长由30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压减办理时长96%以上;增效率,在符合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公示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将受理公示和审查公示合并为一次。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寒亭分局积极探索实施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并联审批改革。从审批节点、审批时限要求、审批机制协同等多方面将两套流程归一,实现“一次申请,两项许可”,大幅缩减手续办理时间,助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
强化“三线一单”在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准入、项目选址等方面的应用,靠上前主动服务,让企业“少跑腿”,让项目“早落地”。在项目谋划、设计、运行三个阶段加强政策与技术指导;与相关部门联合评审,及时研究解决制约项目审批的问题;线上线下深入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体系各关键环节自动提醒,做到审批不拖后、服务不拖延。
为做好山东潍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生物纤维素肠衣改扩建项目审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寒亭分局联合恒联集团邀请3名专家组织召开技术评审会,在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确认及环评文件受理前开展政策与技术帮扶,实打实解决项目环评审批过程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将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解决在前端。
推行柔性执法,提升监管效能
“这次违法事项,我们不用交罚款了?”“是的,您这种情况适用我们寒亭区梳理出台的‘首违不罚’事项规定。”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寒亭分局在抽查某防腐设备企业时,发现该企业防腐管道加工项目在未办理排污许可登记的情况下开始试生产,按相关规定“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经执法人员比对《寒亭区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涉企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发现此次行为符合“不予处罚”情形,依法按程序对企业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
企业得知“首违不罚”后,很是惊喜。“这是我们公司新上项目,很多事情还没有步入正轨,没想到寒亭的执法这么人性化,今后我们一定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避免再次出现这种错误。”
市生态环境局寒亭分局不断探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对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给予合法尺度内的容错空间,引导企业自觉纠偏改过失范行为,以柔性方式传递法治温度。今年以来,对符合免于处罚情形的5家企业减免处罚,免罚金额20万余元。针对企业生产活动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寒亭分局通过专家解读、律师答疑、以案释法等形式,向基层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讲授常见的违法行为及自查整改要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重点问题,提升企业经营者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意识,帮助企业找准问题所在,主动改进生产管理方式、保障生产安全。今年以来,已召开6次企业帮扶指导会议,惠及企业760余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