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三农主体文明信用作用,充分缓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青州市创新推广“无感授信”金融服务模式,把社会金融信用服务与乡村治理全面融合,通过设立荣誉授信额度、贷款利率与信用等级挂钩等模式,以融资普惠“硬实力”撬动基层治理“软环境”。截至6月末,共为全市28.6万居民授信173亿元,授信覆盖面达到91%,用信覆盖面达到19%。
一是建立完善线下评议机制。组织银行与村“两委”联合成立5-7人的文明信用评定小组,按照“文明增信、升优限劣、公平公正”原则,开展由群众代表广泛参与的线下评议,对适龄村民开展文明信用评定。设立评议否决项,对违背公序良俗等10种负面行为的村民谨慎评议、从严把握。
二是创新积分激励机制。建立道德账本,让文明诚信转化为“真金白银”,把乡村好青年、好儿媳等模范典型纳入道德数据库,明确不同荣誉、不同行为的加分标准和优惠力度,将群众文明善行量化成积分“存储”;在对符合条件的农户给予3万元体验额度的基础上,每获得1分增加1万元授信,积分越高,额度越高,荣誉级别越高,享受利率优惠越大。
三是落实有感反馈机制。通过村村响、电台、村民微信群等渠道,坚持常态化宣传,让村民得知自己有授信,授信大小与文明行为挂钩,激发村民争当模范先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催生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